7月20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直言不讳。他表示,由于上游材料价格持续高涨,导致电池企业向一体化加速,目前,除特斯拉的新能源整车厂之外都是亏损的,都没有钱赚。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高企,也让全行业经受着巨大的挑战。
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除了曾庆洪之外,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等车企大佬们,也纷纷发出呼吁,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推动动力电池价格的回调,从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成长。
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去年我国电池产业产值总量接近300亿元,动力电池的投资超过万亿。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规模会进入TWh时代,产值将达到万亿。这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也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进入TWh时代,机遇与挑战同在。
主机厂深度布局电池领域
“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牢牢把握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汽车电动化转型主要引擎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技术水平迅速提升。”7月21日,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
具体而言,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100Wh/Kg,处于量产产品的国际领先水平,新型程度技术包括高镍无钴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实现初步运用。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54.5GWh,同比增长143%,占全球总装车量的52%,今年上半年,累计装车量110.1GWh,同比增长109.8%,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前十中我国企业占据六席。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企业的营业收入也随着提升。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大多数电池企业的利润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需求增长过快带来的供需失衡。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认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到车价上涨,有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同时,主机厂为了应对原材料上涨,深度进入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有的开始自己造电池,投资矿厂,也会对动力电池企业带来影响。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带来的持续性影响,正在改变行业的结构,尽管多数电池企业已经通过摊薄自己的利润空间来维持车企订单量的稳定,但越来越多的主机厂为了维持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正在加大在电池领域上下游的投资。
据李书福介绍,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围绕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充换电运营、光伏绿电、回收利用等领域,与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生态化布局。
在动力电池智能化管理系统方面,吉利通过智能电池管理平台,收集电芯及电池系统数据,通过云端传输,构建全过程数据中心。
为应对“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两大问题,吉利正在开发可以支撑用户更长里程需求的电池包,快充时间可以缩短到15分钟,大幅减缓用户焦虑。此外,吉利深度进入换电赛道,提供另一种补能形式的选择。
动力电池回收方面,吉利科技集团携手合作伙伴布局电池回收、前驱体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建成了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锂回收率超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