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手机内部的芯片来看,其中除了核心的CPU芯片以外,如电源管理芯片、音频芯片、MEMS麦克风芯片、连接器芯片等,其实都在中低端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尤其是电源管理芯片和音频芯片,在智能手机芯片中的占比成分不低;这些领域也成为国内不少芯片创业者厚爱的领域,除了智能手机以外,如TWS耳机等智能穿戴也促使市场容量大增;不过,整体来看,在上述芯片的高端市场,国内芯片厂商仍有不足。
除了国内芯片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上述领域以外,其实国内一线手机品牌也纷纷投资下上述相关芯片厂商,甚至自研相关芯片,最为典型的就是华为,除了华为以外,小米也是如此,前不久,小米自研电源管理芯片就开始量产并开始得到商用。
实际上,对于小米而言,其在芯片领域的布局早就开始,一方面,小米近些年来加速投资手机半导体产业链,另一方面,小米也在自研芯片,如小米12S Ultra,其除了搭载了澎湃P1和G1以外,据拆解发现,其还搭载了澎湃C2 ISP芯片,而在ISP芯片方面,国内手机品牌中,除了小米自研以外,据传OPPO和vivo也在自研。
与此同时,其实国内电源芯片厂商已经到了一个分水岭阶段,实际上,对于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子芯片而言,大部分芯片均是如此,背后的原因在于:其一,在中低端市场,国内厂商纷纷涌入且相对做的比较成功,在高端市场,短期内来看仍需要时间;其次,从智能手机等消费类电子来看,终端品牌的集中程度很高,促使芯片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已经进入杀价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受益于一级资本市场和A股政策利好之下,电源管理芯片纷纷开启上市之路,不过,从目前市场来看,整个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已经进入混战状态,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接下来的价格战恐怕会更加激烈。
国内电源管理芯片企业纷纷拟上市,募资金额近100亿元
从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来看,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规模达到330亿美元,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亚太地区是未来最大成长动力,预计2026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565亿美元,2018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10.69%。
整体看来,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市场份额主要为TI、PI、Cypress、MPS等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公司所占据,国内电源管理芯片行业起步较晚,产品品类、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与国际知名厂商差距较大。
但如前文所言,目前在消费类电子中低端市场,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其实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抢夺客户、价格战等演绎的越发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众多的电源管理芯片企业纷纷启动A股上市计划。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已提交IPO招股书的企业包括南芯半导体、钰泰股份、蕊源科技、智融科技、灿瑞科技、必易微、赛微微、赛芯电子、英集芯、希荻微等,其中英集芯和希荻微已经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此外,如南麟电子、拓尔微、芯龙半导体等也开启了辅导备案。
南芯半导体:募资16.57亿元,从电源管理芯片到汽车电子芯片
从募资金额来看,其中金额最大的当属南芯半导体,资料显示,南芯半导体现有产品已覆盖充电管理芯片(含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通用充电管理芯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DC-DC芯片、AC-DC芯片、充电协议芯片及锂电管理芯片,通过打造完整的产品矩阵,满足客户系统应用需求。
根据Frost&Sullivan研究数据显示,以2021年出货量口径计算,公司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位列全球第一,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位列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电源适配器、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储能电源、电动工具等工业领域及车载领域。
营收方面,其近三年来业绩飞速增长,从2019年的1.0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84亿元,增幅超过了9倍。
客户方面,在智能手机领域,公司产品已进入荣耀、OPPO、小米、vivo、moto等知名手机品牌,并完成直接供应商体系认证;在其他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产品已进入Anker、紫米、贝尔金、哈曼、Mophie等品牌。
其募资金额达到16.57亿元,包括高性能充电管理和电池管理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高集成度AC-DC芯片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