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达是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厂商出海大军中的一员。在同行业,宁德时代(300750)、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其他玩家,同样在大举海外建厂、捆绑客户、抢夺订单。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底,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建成、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外工厂累计产能已超过300GWh,超过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其中宁德时代114GWh、远景动力157GWh、蜂巢能源24GWh、亿纬锂能20GWh、国轩高科20GWh。
从欧洲到美国,从电芯到电池包,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大举出海背后的驱动力,不仅是一笔笔囊括利润和成本指标的经济账,也是一笔笔牵涉竞争和补贴环境的政策账。
经济账:毛利水平与物流成本
综合几家中国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财报,目前海外市场的毛利率水平比国内市场更高。以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宁德时代境内和境外毛利率分别为25.14%、30.48%;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业务境内和境外毛利率分别为13.42%、15.15%。
海外市场的高毛利率并非偶然。“欧洲历来重视清洁能源发展,作为发达经济体,对产品价格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宁德时代今年10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提及其欧洲市场表现时称。
欧美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正与中国市场一样迎来爆发。在韩国动力电池巨头LG新能源今年三季度的业绩发布会上,LG新能源预计,到2030年,北美电动汽车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3%,高于欧洲和中国市场的26%和17%。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要求2030年末实现美国销售汽车中半数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无独有偶,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决议。目前,欧洲境内约有140万辆电动汽车在路上行驶。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让30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是现有规模的20倍以上。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对经济观察表记者表示,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已经形成体系化优势,欧美国家要想尽快实现电动汽车推广目标,很难离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支持。
尽管海外市场利润水平和销量前景都不错,但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如果不在海外当地建厂而是仅依靠出口,可能将遭遇一系列业务瓶颈。
从物流角度看,动力电池出口面临着运力和成本的双压力。运力方面,与整车可通过铁路运输不同,动力电池属于9类危险品,国内《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铁运〔2008〕174号)没有对锂电池运输的具体规定,目前中欧、中亚铁路均不接受锂动力电池产品运输。
虽然动力电池可以海运,但2021年以来集装箱运费暴涨提高了出口物流成本。近几个月,集装箱运费大幅回落,但动力电池海运仍然面临仓储难题。
成本方面,深圳某海运货代公司的业务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很多船运公司不愿意运输锂电池,即便愿意的也会提出更多要求,比如锂电池必须使用专门的冷藏货柜运输,客户也需要支付比一般货物更高昂的海运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