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四川精典汽车服务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维修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产高端电动车生死战
新闻中心
国产高端电动车生死战
发布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369        返回列表
     几乎一夜之间,中国传统车巨头们纷纷闯进了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争夺中。
 
    上汽集团宣布成立飞凡汽车,并将上汽乘用车的R品牌独立出来,由飞凡汽车以轻资产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在以R汽车的名义运作两年后,飞凡汽车得到了和智己同样的待遇,携手实现上汽品牌冲高。
 
    紧接着,11月15日,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维塔科技,在上海进行了全球首发,该品牌将进一步升级品牌架构,推动长安系中国品牌向新向上,一同亮相的还有旗下首款高端纯电车型阿维塔11。
 
    仅在一天之后,11月16日,沙龙汽车官方也发布了一张全新车型的预告图,新车将会在2021广州车展期间首发,预计售价40万以上。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官方发布消息称,全球首台实现续航超1000km的全新埃安LX纯电动车型,即将在11月19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全球首发亮相,预计售价超过30万元。
 
    长城沙龙、广汽埃安、上汽飞凡和智己、长安阿维塔······传统车企扎堆涌向高端电动车市场,颇有几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虽然产品定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喊出了同一个口号:
 
    引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起起伏伏,新面孔、老面孔交替出现,热闹而又悲怆。
 
    2021年,新的风口出现了,新能源车走向高端化。这其中,最为热情的当属传统车企。现象背后,总会有一些引人深思的本质。为什么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集体上探?
 
    首要原因应当是,他们看到了造车新势力们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无限风光。
 
    成立仅18年的特斯拉,虽然年销量不到丰田汽车的三十分之一,收入不足丰田的十分之一,但其市值却几乎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与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
 
    受到特斯拉的带动,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美股的代表蔚来、理想、小鹏无不扬眉吐气,股价短期涨幅同样惊人,市值屡创新高。
 
    短短几年时间,造车新势力从无到有、由低到高估值,资本市场向它们投下了充分的信任票。
 
    投资者丝毫未能顾及那些百年老店们的面子,无论是戴姆勒奔驰还是通用、宝马、福特。若仅从品牌、技术积淀和全球市场占有率而言,这种情形显然是“不理性”的作为。
 
    当然,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是傻子,他们看得到造车新势力们与国际汽车巨擘们的差距,但仍选择相信:
 
    未来,就在“新势力”的身边。
 
    在造车新势力风光无二的当下,传统车企们终于坐不住了,它们开始扎堆发布自己的独立电动车品牌,以期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与新势力一较高下。
 
    从造车新势力出现伊始,便出现许多质疑的声音,归纳一下,最终是在围绕着一个“造”字。质疑者最担心的是汽车工业是百年基业,没有制造业的技术积累是无法成事的。
 
    确实如此,造车新势力核心的确还是在制造上,该有的工艺、该做的工序、该建的工厂……一个都不能少。汽车产业的赛道漫长且险阻,如今能够生存下来的新势力品牌均为九死一生干出来的,他们有核心竞争力,更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品牌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掌握了算力和数据的新科技,这也是造车新势力们在市场上征占的信心和底气。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车企酝酿的高端品牌,拿什么与造车新势力竞争?它们有胜算吗?
 
    与造车新势力不同的是,传统车企们打造的独立高端品牌,不但拥有更强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研发体系基础,还天生具备固有渠道优势和供应链优势。
 
    如果单从企业实力层面来看,他们完全可以吊打那些造车新势力。
 
    但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自主燃油车冲击高端化的道路一直不顺利,从最早的红旗、荣威950,到后来领克、WEY,自主品牌在高端化这条路上前赴后继。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可以说真正实现了成功。
 
    自主燃油车没有实现的,自主新能源车想要突破这个天花板同样很艰难。
 
    举个例子,在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广汽集团将广汽新能源正式更名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独立运营。
 
    我们注意到,埃安品牌成立之初,广汽集团是希望其凭借高颜值的外观和超长续航优势走出一条高端新能源产业路线,最终在C端市场打开销路,但事实或并非如此。
 
    作为埃安销量主力担当的车型埃安S,2020年累计销量为4.56万台,占该品牌全年销量的77%,支撑起广汽埃安的绝大部分销量。但埃安S的销售结构中有很大比例为非个人用户,销量以网约车、出租车相关企业为主,这就导致依赖B端市场热销的埃安S品牌形象直接定格在了低端市场。
 
    目前,广汽埃安在售的车型除了埃安S外,还有埃安Y、埃安LX、埃安V。从销量上看,主要集中在售价10.46—15.76万的埃安Y和售价10.98—17.58万的埃安S两款低价位车型上,二者在广汽埃安总销量中的占比超过90%。
 
    而作为埃安最早打造的高端化车型,被视为最有望与Model3、ES6等产品竞争的埃安LX平均月销量却不足一百辆,埃安V平均月销量也仅一千辆左右。
 
    那么,自主品牌冲高难究竟难在哪呢?最大的难点应当是,品牌认知度。
 
    在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国产车型长期背负“廉价”、“粗制滥造”、“山寨”的骂名,如何与曾经的自己做好切割,改变这样的刻板印象,是这些风起云涌的品牌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对大部分自主车企来说,品牌溢价能力比核心技术更难突破,新品牌成立时间短,要在市场中形成出众的品牌价值,道阻且长。
 
    但这又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未来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端化,注定是一场全体系性的战争,从品牌、产品、服务、营销等方方面面来提升品牌价值。
 
    挑战高端,既需要极佳的能力也需要倔强的性格,还要有适度的运气。作为车企,当从自身角度出发,以技术为出发点,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面向市场,终有一天会造出让消费者买单的好产品。
 
    前路漫漫,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