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普通会员

四川精典汽车服务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维修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车企和电池供应商都“赔钱”,动力电池怎么才能赚钱?
新闻中心
车企和电池供应商都“赔钱”,动力电池怎么才能赚钱?
发布时间:2022-07-29        浏览次数:120        返回列表
   动力电池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价格暴涨,近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高,太高了,不是一般高。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新能源汽车出现涨价潮。”
 
  “上游原材料的资本炒作带来了短时间困扰。”同样出席大会的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将矛头指向了电池原材料。
 
  随后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坦言,宁德时代仅是在稍有微利的边上挣扎。
 
  “除了特斯拉之外的新能源整车厂都是亏损的。不赚钱是共识,电池企业将成本压力传导到主机厂,主机厂也必定将造电池、买原材料。”曾庆洪表示,车企也在想办法降低造车成本。“我们自己买矿、布局产业链,保证电池供应链安全稳定,就是为了让顾客买到便宜一点的车。”
 
  曾庆洪此言非虚,广汽埃安近两年销量增长势头强劲,2021年全年累计终端销量达到123660辆。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增量不增利”,公开资料显示,从2019-2021年,广汽埃安连续三年亏损。三年的净亏损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合计亏损近27亿元。
 
  即便是全面转型新能源车型的比亚迪在盈利方面也不乐观,2022年一季度,其单车平均净利润仅有2400元左右。
 
  电池厂商同样是处在微利状态,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宁德时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营收达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
 
  回收是破局之道
 
  “事实上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曾毓群认为,“目前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可以生产160TWh的锂电池,完全足够生产全球需要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所以并不是资源的问题。”
 
  在曾毓群看来,技术创新将为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通过陶瓷土提锂等一系列技术,提升我国优势矿产开发利用水平。另一方面,10年内,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增长带来了续航里程的6-7倍提升,成本下降了80%。
 
  “电池里面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重复进行利用的。”曾毓群解释道,“目前宁德时代镍钴锰的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9.3%,锂达到了90%以上。到2035年后,循环利用退役电池中的材料就可以满足很大一部分市场需求。”
 
  动力电池不同于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在燃烧后就消失了,但是电池里的绝大部分材料是可以二次利用的。依靠回收解决资源问题的这一方法,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
 
  “材料回收能够解决动力电池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关键材料制备低碳化。
 
  欧阳明高解释,现在有火法回收,下一步有湿法回收,再到物理回收。通过循环使用减少能耗、节约资源。
 
  产业还有发展空间
 
  “为用户解决续航、安全、快速等痛点”曾庆洪在介绍广汽集团发展路线的同时,也道出了用户现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痛点。
 
  汽油的运动能量大概是3500Wh/kg,可是目前用在汽车上电池都是300Wh/kg,相比汽油燃料,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续航、充电速度的主要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增加电池能量密度也将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