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提出,示范期末要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建设加氢站各级财政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
事实上,2021年以来,广东就已相继推进多项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的项目落地。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等外资大项目正式落地,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一期、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期全面开工,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840亿元、增长13.6%。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广东省本地企业在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都有布局,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广东省的氢能产业集群效应比较明显,近年来的制氢—加氢一体式、加油—加氢一站式的‘佛山模式’也得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氢能产业链比较完善,产业基础也比较扎实,带动一大批氢能产业链供应体系的完善。”
氢能产业链投资潜力巨大
自“十四五”规划开始以来,氢能作为前沿技术,其发展与示范效应备受国家重视。
“‘十四五’是氢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广的重要窗口期,处于初级阶段的氢能产业目前多以区域性的小规模应用为主,同时也在为大范围推广创造有利条件。”祁海坤指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3月22日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其中指出,要强化氢能前沿科技的攻关,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着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储运、应用及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力争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和示范应用。
为推动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强化广东在全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日前,广东省发文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其中,在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理念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建设、氢能供给、车辆推广、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以广州、深圳、佛山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地为引擎,联动东莞、中山、云浮等关键材料、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东莞、珠海、阳江等氢源供应基地,加快产业项目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在提升产业链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出,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云浮为重点建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走廊,重点支持八大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制氢、加氢、储运设备企业在省内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在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度融合,支持打造氢能化、智能化物流运输与燃料电池汽车综合服务平台。支持燃料电池核心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鼓励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实验验证环境、仿真模拟等技术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记者,燃料电池汽车是个复杂的业态,从产业上游到下游,涉及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八大关键零部件以及制氢、加氢、储运设备,而这些产品与设备需要大量专业企业协同发展。“通过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集群化模式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快速调配置产业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可以推动产业链快速成型,多地合作加速推广应用;三是监管部门也可以加强产业链管理与监控。”